原标题:都说做内容运营是“过眼云烟”,秒拍靠内容运营——做到估值30亿的商业模式
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著名的短视频公司秒拍的商业模式,他的成功和快手是完全不同。
如果说快手的成功源于类似于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,美拍的成功则源于美颜,功能天下无敌。秒拍则是在短视频内容运营上做到了极致,让它变成了一家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公司,预计2017年年末或者是2018年年初的时候上市,秒拍2011年筹办,2016年11月19号宣布拿到一轮5亿美元的投资。短短5年的时间,总融资额近8亿美元,这也创造了一个记录,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成功。在秒拍成功之前,创始人韩坤曾经创办了两家成功的公司,一家是hao123。
对,我上一期在美图的商业模式里边提到了蔡文胜最喜欢的一个网站,就是hao123,以几千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百度,韩坤也赚到了第1桶金。后来他又创办了酷6,并让其成功的在纳斯达克上市了。成功过两次的男人,当然跟很多著名的投资人很熟了,也容易拿到大额的投资。那么为什么已经功成名就的韩坤还要从0开始去做秒拍?他是如何塑造秒拍的商业模式的呢?2011年,韩坤从酷6离开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达成,他在成都发呆了两个月的时间,中间有上市公司请他去做高管,有投资机构请他去做合伙人,但是他一直在思考,是再创业一次,还是就这样过一辈子了?
一个相熟的投资人就跟他说,美国移动互联网可能要爆发起来了,建议韩坤在这方面发力。韩坤分析之后就认为,虽然BAT在PC视频上占据了领先优势,但是做移动视频,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,小公司有机会。在韩坤看来,移动视频跟当年他做hao123、酷6是一样的,是一个新的仓库时代,谁能够快速的把规模建立起来,谁就能够赢得市场。韩坤要找到并且解决用户生产和使用移动视频的痛点。分析下来,韩坤认为有四大痛点,第1个痛点是存不下。
2011年电脑内存已经高达500G,手机的标配还是16g用户想在手机完整的存一部电视剧是存不下的。第2个痛点是播不了。当时所有的视频主要靠DV生产,索尼和佳能格式不一样,用户即便能够把视频存到手机上也播不出来。第3个痛点就是传不动,带宽小和视频编码格式比较复杂,用户很难通过手机传送和分享视频。第4个痛点是找不到,市场上有一堆的APP,但是,内容可以说是良莠不齐,没有办法找到用户需要的短视频内容。
韩坤的团队都是从搜狐和酷6出来的,有很多年的视频编解码的经验,他们决定先解决播不了的痛点,开发了一款移动端的万能短视频播放器,叫weplayer。当时市场上一般的移动短视频播放产品,大部分通过软解压的方式去进行解决播放格式的问题。韩坤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,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容易让手机发烫。航空团队天才的想到,运用手机的性能进行物理解压,解决手机发烫的问题也更省电。一开始replay在海外前7天免费,第8天开始收费,每个月大概有六七十万元的收入,同样的模式,中国用户并不买单,所以韩坤就干脆在国内推出需要付费的为player加强版,然后在中国各大应用市场散播加强版的破解码。
中国用户一看,这东西是要收费的,却可以下载破解版来免费使用,就纷纷下载起来。但是weplayer推起来之后却发现没法赚钱,想放广告内容是别人的放不了。想做导流,一个播放器没有多少导流的位置。To C跑不通。能不能做To B呢?韩坤干脆就把 replay分装成了STK去给企业提供服务。当时很多企业想做移动视频,遇到三个问题,第1个就是边界码问题,第2个是适配问题,第3个是上传和压缩问题。
但reply的都能够解决。它这个产品名称上看上去像是外国人做的,韩坤只在产品后面留下了邮箱,每天居然收到2000封邮件,大部分的都是英文写的。著名的运动相机品牌,它就每年给韩坤90多万元。小米、UC、微博等等平台上看到的视频,大部分都是由韩坤提供的。部分后台韩坤做过统计,大概有十几万家企业都在使用他们做的这个东西,韩坤通过它掌握了用户的移动视频编号,比如看了什么视频什么最好看什么最不好看。
其实韩坤一边做 to b的生意,一边去继续做to c的平台,韩坤做过酷6,自然也希望能够在移动端复制酷6的UGC的成功模式。2013年韩坤就推出来秒拍,一开始秒拍就走了一个大弯路,他充分考虑到拍摄者想无限制拍摄的心理需求,结果可想而知。拍出来的视频非常大,动不动就数百兆。这个时候秒拍,如果希望他们上传到秒拍,速度很慢,而且又很费钱。那个时候上传1/MB的视频就要花一块钱,一分钟的短视频压缩版怎么也有20多个MB!
需要花20多块钱。韩坤拼命推了近半年,每天最多有两三千个移动视频上传,韩庚最开始以为是秒拍的影响力不够,拍摄者没有上传的动力,于是就找到新浪把秒拍的名字改成拍客,免费提供给记者用,很快就吸引了几百家的媒体使用拍客。记者用拍客拍摄了大量优质的内容,新闻联播甚至点名报道了三次,影响力可以说是足够大了。韩坤又做了半年多,用户规模提升到了十几万,每天有1万多个视频去上传,韩坤还是觉得哪不太对,因为拍客主要集中在专业人群使用,普通用户用不起来,同时通过手机看这些视频还是费钱。
刚才我们说到韩坤的团队,之前做那东西非常优秀,谷歌为了拉拢他们,只要有新款的电脑或者是其他的产品的,都会提前给他们试用。2013年5月,韩坤拿到了谷歌眼镜,马上用他拍了个照片发到朋友圈,韩坤马上能看的照片,所以他就非常激动。为什么激动呢?因为平时拍完视频要等个十几分钟才能看到,时间一长,手机的流量受不了了,谷歌眼镜即拍即所得,这就是韩坤要的感觉。他就马上组织人马把谷歌眼镜给他破解了。破解完之后,很会发现自己前两年做的都是错的。
韩坤就联合微博推出了只能拍10秒短视频的秒拍版本。我们这么说的韩坤早就已经通过微博player解决了播不了的问题,10秒短视频的模式解决了存不下和传不动的问题,而跟微博合作就解决了找不到的问题,所以秒拍一出来就火了。之前跟新浪微博打的死去活来的,腾讯微博注意到了秒拍的红火,决定就把宝全部押在短视频上试图去反超。当时秒拍只有十几个人,而腾讯微博有几百人,所以腾讯微视一推出来就异常的高调,不但请了黄晓明的代言,同时愿意花大价钱去抢拍摄者。
但凡在微博有一点名气的视频拍摄者,只要去微视生产内容,一条给你一两百块钱,秒拍的风投就很快被微视给他盖过去了。韩坤很聪明,就马上跟微博说,微视干的不是秒拍,是微博。他主动引入微博,作为秒拍的投资人进行利益捆绑,同时跟微博从产品到技术,再到运营无缝对接,微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也全力的去支持秒拍、打微视,微视有三四千万的用户,而微博有几亿个,微视打不过我们秒拍。后来微视又绑定了风投更进的微信,用户量就一下子上来了。
秒拍一边坚持帮微博跟微视打,一边抓住投资人投不了微视的机会,大规模融资跟微视打。到了2014年的三、四月份,微视秒拍的流量基本上旗鼓相当,市场格局好像就要定下来了。这个时候可怕的事情出现了。上一期我讲的美拍的时候有提到过,美拍靠美颜功能一夜之间蹿红,秒拍的日活从一百六七十万降到了六七十万,微视的日活也在下降,美拍的日活则很快过了500万,怎么办呢?秒拍和微视非常有默契,不打了,我们都去研究和抄袭美拍,韩坤就派了50多名员工去北戴河,给他们租了一个别墅,请了两保姆,要求他们用两个月的时间上线一个全新的产品,当秒拍新的版本做出来,微视的新版本也出来,美拍又发了新版本,秒拍合规时赶紧追。
连续三个版本下来之后,很多人发现根本追不上,这时候韩坤就非常紧张了,因为不知道美拍接下来会干什么?秒拍是继续抄美拍的产品,还是直接挖美拍的人?韩坤就找猎头公司翻倍薪水去挖美拍的人,发现根本挖不动。这个时候快手就快冒出来了。他们没有超秒拍,而是默默的去做内容,这给韩坤一个很大的启发。美拍是工具属性。吴欣鸿做的事。美颜相机确实再让人变美这个事情上做到了极致。从hao123开始到酷6,韩坤自己擅长做的是内容运营,他决定就从内容运营入手,当时全球流行一个公益活动,冰桶挑战,海外的名人和明星为了呼吁大家关注渐冻人和为他们捐钱,在公共场合之下,在媒体的见证之下,往头发上浇一桶冰水,然后拍一段视频,再点名,要求下一个名人来做同样的事情。
秒拍,当然很适合来记录这样的事情。韩坤就动用自己的资源,成为了冰桶挑战中国区的运营者,很快就吸引了上千个明星参与,席卷了全网。秒拍靠冰桶挑战,一战成名,也带动了大量的拍客用秒拍。两个月之后,秒拍的日活跃用户从六七十万涨到了300多万。秒拍靠着抱微博的大腿和强悍的内容运营成功了,熬死了微视,同时也顶住了美拍和快手的竞争,成为了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公司。后来韩坤在秒拍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咖秀,还有一直播,也因为强悍的内容运营能力在竞争中火了起来。
至于大咖秀和一直播怎么打赢的,如果想知道的,也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和我讨论。有了一级用户和背靠微博、秒拍靠广告和一直播赚取规模的收入,营收早就已经超过了亿元。我总结一下,今天我讲了著名的短视频巨头秒拍的商业模式,他利用万能移动视频播放器积累用户,靠10秒短视频迅速崛起,并且在遭遇腾讯微视挤压的时候,果断的抱微博大腿,并通过组织冰桶挑战一战成名,成为了一家估值超过3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。